近日,据路透社报道,美国商务部正通过非正式渠道向台湾半导体企业施压,要求其优先为美国汽车制造商分配芯片产能。这一举动揭示了全球芯片短缺背景下,各国对关键半导体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。
当前,全球汽车产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芯片供应危机。由于车载芯片需求激增与产能不足的矛盾,包括福特、通用在内的美国车企已多次削减产量。在此背景下,美国商务部官员近期与台积电等台湾芯片制造商进行闭门会谈,强调汽车芯片短缺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威胁,暗示若无法获得充足供应,可能动用《国防生产法》等强制手段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行政干预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一方面,被迫调整产能分配将挤压其他行业芯片供给,特别是正处于销售旺季的消费电子领域。多家电商平台反馈,智能手机、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已出现供应紧张,若芯片资源进一步向汽车产业倾斜,电子商务市场的产品缺货现象可能持续恶化。
另一方面,此举也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的深层脆弱性。台湾集中了全球超过60%的高端芯片代工产能,这种地域集中度使各国在危机中争相采取保护主义措施。欧盟、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近期也推出了本土芯片产业扶持政策,预示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可能走向区域化分割。
行业分析师指出,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分配虽能短期缓解特定行业压力,但长期而言,唯有通过增加全球产能投资、建立多元化供应链才能根本解决问题。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,芯片已成为如水电力般的基础资源,各国亟需建立更协同的全球治理机制,避免零和博弈损害整体产业生态。